“您好,请用鞋袋。”三月份的第一个星期天,在阳光普照的静思堂门口,身着整齐制服的沈恩琦小朋友正在给亲子成长班的家长和小朋友们分发鞋袋。
面带笑容的恩琦是亲子班学员,她再次和一百多位小朋友聚集在静思堂,学习静思语,培养仁爱之心。分发鞋袋的小小举动,看到小朋友已经学以致用,活用静思语“手做好事”。
本月的课程主题是“仁爱”,3月6日的课程首先以短剧《黑白双熊•续》铺展开来。
动物联盟来求援
住在莫国市区内的三组小动物们(家禽、野生动物、宠物)组织了一个动物联盟,向高级法院控诉人类对它们的伤害。高级法院因为没有动物代表,对它们的控诉置之不理。无可奈何之下,它们找到了白熊、黑熊,帮它们引荐慈济人。
在白熊、黑熊的带领之下,一群动物代表来到了慈济静思堂,利用幻灯片简报,叙述它们的遭遇。它们抗议人类对它们的生存环境及身心进行极大的迫害,请求亲子班的小朋友给它们提议解决方案。
各个年级的小朋友们在老师引导下,分别为三组小动物们讨论和呈现解决方案。拥挤地站在四张报纸上,勇气班的小朋友们扮演野生动物,面临着森林被砍伐、家园被掠夺的危机。眼见报纸越撕越小,小朋友们无处可逃,不得不紧挨在一起。如此克难的环境,试问野生动物要如何生存下去?
在毅力班,小朋友则分别扮演主人和宠物,宠物被关在笼子里被虐待,还要被套铁链,个中滋味不好受啊!扮演宠物的小朋友个个皱起了眉头。
信心班的小朋友分成两组,一组扮成养鸡场工人,负责给小鸡盖上印记、喂食、打针和照明,一组则扮成小鸡。林益慷小朋友不解地发问:“为什么要给小鸡照明呢?”
“这是因为有了照明,小鸡就以为自己身在白天,生长比较快。这是用人为的手法,迅速让小鸡长大,可以早点卖出去。”连丽娟老师耐心地解释。
扮成小鸡的小朋友被挤在一起,围成四圈,体会在有限的空间生活以及被盖章、喂食、打针和照明的感受。不时有小朋友嚷嚷:“太挤了!”“不要照我,很不舒服!”最后小鸡们还被拖出去宰杀。黄靖渊小朋友喊道:“不要,不要!”惟妙惟肖地表达出小鸡被拖去宰杀前的恐惧心情。
用爱化解内心障碍
有了切身体会后,小朋友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如何拯救小鸡。卓佳伟急切地说:“要让人类知道小鸡也会害怕,也会尖叫,很可怜。其实吃素鸡也很好,而且没有骨头。”“打开笼子,把小鸡全放了。”田书豪小朋友的解决方案充满侠义豪气。
“我们要把小鸡放养在草原上,让它们可以自由自在地奔跑,和家人自由自在地生活在一起。”童莉雯小朋友用纯真的语气,给我们描述了一幅自由美丽的画面。
三个班级的小朋友们议论纷纷地提出了很多想法。当他们聚在一起时,大家不约而同为小动物们‘伸张正义’。一句句充满仁爱和不舍的童言童语,终于感动了高等法院严肃的审判官,判决小动物们获得自由,而人类则要秉持慈悲心,善待动物,多吃素、少吃肉。
“用爱化碍,心中有爱,就没有障碍。”小朋友用心用爱为小动物争取到自由,同时也愿意从自己做起,学习克己持素,让万物众生都能自由地和大地共生息。精彩的短剧在小朋友热烈的掌声中圆满告一段落。
与孩子教学相长
另边厢,亲子班的家长们也分享与孩子一起成长的喜悦和心得。
第二年参与亲子班的连文轩(九岁)自两岁开始就不愿意再吃肉。母亲王祥云师姐表示,家人虽然不解原因,却也不勉强,因此每次她一定会煮两样菜及一盘豆腐让家人享用。日子久了,孩子赤子之心的影响,家人受到感动也全开始茹素了。如今餐食都以素食及水果为主,再也不吃肉食。
李佳玲老师在女儿还在求学时,每当准备餐食,她都会让女儿学习洗米、切菜、洗菜及烹煮简单的素食。久而久之,女儿养成自立的生活能力,现在当佳玲老师无法分身煮晚餐时,女儿会主动煮晚餐让家人享用。她认为,生活教育和学校的学术教育同等重要,父母将品德教育纳入孩子们的生活和学习主流,点滴培养孩子正确的生命价值观,让孩子们在生活中肯定自己,同时明白到日后的成就在于本身自主的选择,不在于父母对他们的要求。
课程结束前,老师还给小朋友们一人分派了一张V-People卡(即‘蔬国国民证’),鼓励小朋友‘入境蔬国’,从每日三餐开始做起,吃一餐素食就打一个绿勾,荤食就打个红叉。藉由每日纪录来自我提醒,一起‘蔬食救动物’、‘蔬食救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