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Instagram YouTube Telegram Linkedin | EN
人物

从零奋起 年轻人“赞”起来

25岁的涅奇(Neqqi),曾经因失去了近十年的正统教育,以为走投无路,也对社会失去信心,然而家人的扶持与慈济人的出现,为这个年轻人在圆梦的路上带来希望,也为家庭的命运带来亮丽的转折。


SG20141012 CHA WLF 127
25岁的涅奇(Neqqi),曾经因失去了近十年的正统教育,以为走投无路,也对社会失去信心,然而家人的扶持与慈济人的出现,为这个年轻人在圆梦的路上带来希望,也为家庭的命运带来亮丽的转折。(摄 / 王玲凤)

“我们是穷人,穷人没有朋友。除了慈济志工,没有人来看我们。”原籍巴基斯坦的莫哈默沙(Muhammad Shah)娶了新加坡穆斯林太太后,移居新加坡多年。他们一家六口住在榜鹅(Punggol)的一房一厅组屋里,莫哈默沙说慈济志工的探访和关怀,对他们一家而言意义不凡。

2013年8月,儿子涅奇(Neqqi)给慈济写的一封求助信,牵引了这个家庭与慈济的因缘。

SG20141012 CHA WLF 068
原籍巴基斯坦的莫哈默沙与志工分享道:“我们是穷人,穷人没有朋友。除了慈济志工,没有人来看我们。”是因为儿子涅奇(Neqqi)给慈济写的一封求助信,才牵引了这个家庭与慈济的因缘。(摄 / 王玲凤)

不放弃 走不一样的求学路

2004年,正值青春年少的14岁男孩涅奇,经历了有别于其他同龄孩子的学习历程。当同侪顺利升上中学,涅奇却因小六会考不及格,被拒于校门外。当时父母几乎走遍全岛的中学,也写信到各个组织求助,苦苦寻求孩子升学的希望,然而多次低声下气的求助,却换来一次次的失望。

尽管如此,涅奇的父母没有放弃让孩子求学的机会,仍鼓励他探索未来的志向。在家自习的岁月里,涅奇通过电脑的小小视窗,与外面的世界连接。深受父母的影响,涅奇积极的求知态度,让他在探索过程中,逐渐确认未来要往数码动画设计的领域发展。

2013年8月,涅奇拼着无私自通的设计才华,成功被一所私人学府录取,也获得了政府补助教育津贴,攻读数位设计与绘图课程。一般上需三至五年完成的学业,涅奇比起同学更发奋图强,一个星期七天到校,把课程压缩成一年内完成。支撑着这份毅力的背后,是涅奇急切想要帮父母承担家计的孝心。

原来一年前,从事德士司机的父亲,因一场车祸,失去了工作的能力,家里的经济支柱顿时没有了着落。涅奇为了弟妹的温饱,自己常是以白开水裹腹,从早挨饿到傍晚才用餐,把剩下来的钱给尚在求学的弟妹当作零用钱。“哥哥为了我们而牺牲自己的午餐,让我很感动,这是我无法用言语形容的。”想起哥哥对自己的疼惜,涅奇的弟弟莎立琪(Shariqqi)哽咽说道。在这样经济拮据的情况下,涅奇也曾向许多社会团体寻求支援,然而巴基斯坦籍的身份,让他处处碰壁。

一封信 牵起与慈济人的善缘

如此艰辛的生活维持了一年多,在2013年8月,涅奇给慈济写的一封求助信,牵引了这个家庭与慈济的因缘。

慈济给予涅奇每月250元的餐食和交通费补助,减轻了家庭负担,让涅奇可以更安心完成学业。然而,慈济对于涅奇与家人的意义,不只是经济层面的援助,更是心灵上的肤慰,让涅奇与家人重拾对社会的信心。

访视志工张丽君与林春凤,除了每个月亲自送上补助金,也耐心聆听这个家庭的声音。“我们是穷人,穷人没有朋友。除了慈济人,没有人会来看我们。这对我们的意义很深。”涅奇的父亲莫哈默沙与访视员分享道。

张丽君与林春凤鼓励涅奇与家人走出家门,参与慈济活动。2014年5月,涅奇就应邀出席了慈济的浴佛节。每两个月举办一次的慈善发放日,涅奇与家人也务必到静思堂赴约。每次参与后,他们也主动与访视员回馈收获。虽然是虔诚的回教徒,但涅奇表示,其实每个宗教的教义都一样,他感受到慈济人不只是“闻”,更是以行动把教法落实在生活上。

2014年9月,涅奇以系上前五名的优异表现,顺利完成学业,也被知名的制作公司(Lucas Film)录取成为实习生。这个好的开始,让涅奇的家庭生计终于有了着落。对于涅奇在逆境中仍向上向善的毅力,父母不禁引以为傲。母亲笑言,学校的导师赞叹涅奇是“from zero to hero”(从零开始到成为英雄)的典范。

SG20141012 CHA WLF 124
涅奇对数码动画设计很有才华,他分享说短短四分钟的影片,却需要四个月的时间来制作,总是要靠耐力和毅力才能完成。(摄 / 王玲凤)

心连心 突破逆境互为贵人

“当时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我们问莫哈默沙如果慈济不帮他,那他们会怎样?”访视志工张丽君说,莫哈默沙努力向多个社福机构求助,却因其巴斯坦人身份,无法申请到巫裔或印裔社福组织的补助,只能靠着社理会(CDC)的补助金来维持生活。

莫哈默沙的回应让张丽君震惊:“他说他们会像几年前新加坡一个自杀的家庭一般,带着全家一起用红线绑着从这里(组屋)跳下去。”

张丽君说,在这一年多的关怀中,看到涅奇和家人很感激慈济的帮助,从一个原本充满忧愁又无助的家庭,慢慢蜕变为一个凝聚力强,人穷志不穷的家庭。涅奇顺利毕业和工作后,慈济也从原本对涅奇的补助转为对他们一家的陪伴关怀。

尽管物质生活匮乏,然而涅奇一家在心灵上的富足无形也无限。志工在每次访视中,都感受到一房一厅的小小空间里,洋溢着温暖的力量。涅奇一家与志工已经成为无所不谈的好友。

从开始至今都用心陪伴的张丽君与林春凤表示,走入这个家庭以来,他们自身也获益良多。张丽君每次家访都会携带罹患轻度闹性麻痹的儿子一同前往。从莫哈默沙与涅奇这对亲子的经历,张丽君体悟到为人父母者,要对孩子有充分的信心,以祝福的心支持孩子自我探索,才更有助于孩子的成长空间。她也表示,以这个家庭为借镜,再反观自己的孩子有学校可以就读,因此心生感恩。

访视志工与涅奇一家,因彼此生命的交集,互为生命中的贵人,诚如证严上人所说,慈善是净化人心的拔苦工程,当人人以最诚恳的爱心,启动他人爱心,就是“以爱启爱”的循环。

SG20141012 CHA WLF 059
访视志工张丽君(右)与林春凤(左)从陪伴莫哈默沙一家人的过程中获益良多,尤其是儿子罹患轻度闹性麻痹的张丽君体悟甚深,以这个家庭为借镜,要常祝福与感恩孩子。(摄 / 王玲凤)

SG20140101 CHA CQH 141
每两个月举办一次的慈善发放日,涅奇(右二)与家人务必到静思堂赴约,他们还主动与访视员回馈收获,更让涅奇感受到慈济人不只是“闻”,更是身体力行把教法落实在生活中。(摄 / 陈清华)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