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济基金会(新加坡)将于2015年3月6日至8日假启奥生物医药研究园(Matrix@ Biopolis)举办台湾以外的首次国际慈济人医论坛。作为东道主,新加坡慈济人医会自2013年4月起就开始策划与筹备,并成功邀约了460名本地和海外的医护人员报名参加。
“今天我们是要来邀请您参与下个月的人医论坛。希望贵校的护理学生可以一起来学习。”慈济医疗顾问林文豪医师亲切地向百汇护理学院(Parkway College)的教职人员表明来意。也是论坛协调之一的林文豪,自2014年12月便与慈济人医会的伙伴,前往新加坡各大医院、医学院进行一波又一波邀约与说明。
以人文关怀为研讨主题的医疗论坛,在新加坡并不常见。论坛以“迈向医疗人文”(Towards Humanitarian Medicine)为题,讲师阵容庞大、课程内容丰富扎实,希望学员从中学习如何实践医疗人文,进而成为慈济人医会的一分子。除了医疗知识与技术交流,论坛中也会探讨如何促进各国人医会之间的合作,以应对未来越来越频繁的国际赈灾与义诊等人道救援工作。
好因好缘 首选狮城
2012年9月,曾发愿要在新加坡播撒大爱种子的人医会召集人冯宝兴医师,向台湾本会及证严上人提出建议,随后获得上人的认同。于是,筹备团队积极促成国际论坛的举办,希望跨前一步向主流社会与本地医疗界推广“慈悲”与“感恩”的人文精神。
2013年适逢新加坡分会二十周年庆,许多大型活动接踵而来,国际论坛因此定于2014年3月举办,后因场地租借的关系,展延至2015年3月。筹备团队锲而不舍地规划,并在2014年7月前往台湾本会汇报,得到了证严上人的鼓励与祝福。
设备齐全、亲商政策和高水准的医疗水平等客观条件,使新加坡成为东南亚医疗服务的枢纽。“启奥生物医药研究园是新加坡政府集中发展生物医学科学的园区,具有代表性。”论坛协调职工邱采灵介绍,园区的其中一栋Matrix大楼除了设有大讲堂,还有数间小讲堂,适合举办分科研讨课程。“波那维斯达地铁站(Buona Vista MRT)也在附近,慈济将安排接驳车,方便学员进出。”
“近年来新加坡人医会理念成熟,凝聚力不错,有潜力筹办大型活动。”慈济基金会(新加坡)执行长刘瑞士表示。成立于1999年的新加坡慈济人医会,成员不分种族与宗教,经常到医疗缺乏的邻近国家举办跨国义诊。随着佛教慈济义诊中心、佛教慈济义诊暨健检中心的成立,人医会成员排班轮值,参与居家往诊、社区健检,服务本地社区居民;而一旦国际发生重大灾难,人医会也会跨国紧急支援。近年来,新加坡人医会开始学习筹办社区健检与捐血活动,医护人员也积极参与街头募款、经藏演绎和“晨钟起,薰法香”。法水的润渍,激发人医会的信心与愿力,因而促成了这一次国际慈济人医论坛。
守住人文 广设方法
首次承办如此大型的国际性活动,新加坡人医会面对的挑战可不少,尤其是课程编排与本地医护的邀约工作。
“什么是慈济,什么是人医会,什么是医疗人文,为什么要在新加坡推动医疗人文?这些问题都是需要在邀约时一一解说的。”林文豪医师不怕重复讲解,因为这次不是学术性质的论坛,在谈及“人文”,一般人的联想是“自我提升”和“自我改变”,本地医学院也尚未开设相关课程,“医疗人文”对一般医护人员而言比较抽象,吸引力不大。
课务组在规划课程时,多次讨论“人文课”与“学术课”的比重,医师们纷纷分享自己的经验和心得,强调人文关怀的重要。执行长刘瑞士鼓励大家:“台湾慈济志业执行长林俊龙医师也说新加坡在医术上很强,举办论坛就是要推广医疗人文,不要怕不一样。我们不是坐着等,不是只邀约认识的人进来,要广设方法,跨出去邀约。”
于是,课务组听取来自各个医疗科别的需求和意见,并煞费心思地包装课程,让课程的英文名称变得比较创新有趣,更贴近本地医护人员的用语,好让他们可以从文宣品、海报中一目了然。
筹备团队认为需要得到各大医院的院长与主管认同,并希望他们能带动和呼吁下属参与。为了尊重院方,筹备团队先致函给本地医院,再登门拜访和邀约。此外,人医会也主动联系医疗专业机构,让论坛的课程通过护理、药剂、牙科和医药理事会的认证,并希望这些专业认证能吸引更多人报名。
权中带实 实中有权
邀约工作初期,反应并不理想。“(2014年年底)有些医护人员放假、度假去了,有些还不知道来年的排班表,所以无法答应参与。”林文豪医师说道。
当时筹备团队也尚未进入状况,大家忙着各自的事业与家业。眼看报名人数未达百人,协调组在2014年12月12日举办了一场说明会(TIMA Assemble),召集所有人医会成员,讲解论坛的意义,并现场示范如何进行邀约等,让大家在对外邀约时增添不少信心。
何佑振医师说,他先和朋友分享自己参加台湾人医年会的见闻,引起大家的兴趣。协调之一的江立伟医师也引用《法华经.信解品》中的“穷子喻”来说明接引工作要因人而异,循序渐进。“如果我们一开始就开门见山,对方可能不能完全接受,所以要让平常跟他们有结好缘的人去接引他们进来。”
任职竹脚妇幼医院的江医师与院长分享此论坛时,院长提及一两年前的旧事。当时江医师在升任主治医师的面试中,回应“如何提升医院的服务品质”的第一要诀是“身为医者,要爱我们的病人,其他一切都会水到渠成。” 江医师简短的一句话,让院长印象深刻,当获悉慈济举办医疗人文相关的论坛时,他不仅表示认同,也积极报名参加。
发电邮、打电话、亲自拜访,筹备团队还善用部门或医疗会议的因缘,散播国际慈济人医论坛的讯息。为了方便“同事度”,他们还分工承担各自院内的邀约任务,并在智能手机成立讯息平台。当协调章爱玉成功通过主任一并邀请十多名护士报名时,便第一时间在平台上分享,大家以此互相勉励。“重点是,邀约的人本身要在平时展现出慈济人文。”章爱玉说道。受邀对象因平日从人医会成员身上感受到医疗人文,于是愿意报名前来了解。
“让人惊讶的是,其实大部分院长和主任都曾听说过慈济。对于不熟悉的对象,我们需要阐明这一次的论坛与宗教无关,我们关注的是医疗和人文两大议题。”林文豪医师在登门拜访各院时也发现“不少院长惊讶,原来有不少下属那么热衷于慈善工作。”林医师打趣说:“反过来想,当大家都知道我是慈济的一份子时,我也要时时刻刻顾好我的形象了。”
喜迎大礼 突破目标
透过举办这次的论坛,新加坡慈济人医从筹备工作中培养默契,情感更凝聚。经过三个月的努力,报名人数在最后的一个月突破原定的400人,多达460人,其中有382人是本地就业的医护人员。
“开始邀约时,怕被拒绝。”但章爱玉很快就转念,上人既然送了这份“大礼”,代表自己能够做到。“不管对方的反应如何,我们还是一定要先开口邀约。克服了第一次的恐惧,之后的邀约也比较从容了。”
曾任职鹰阁私立医院(Gleneagles Hospital)助理护理总监的章爱玉心中也明白,医疗人文的培养需要较长的时间。因此,邀约医护人员连续请假三天出席一个无法立竿见影的论坛,深具挑战。当对方询问能否只来一天时,章爱玉只好耐心解说:“既然你有心要来,那么只来一天就会失去其他两天的学习机会,最好还是来三天。”
有时受邀者会提出:“哎呀,我是基督教徒,我们在教会里也是有提倡这种观念啊!”章爱玉就会拿出各种文宣品,用心介绍课程内容的特色:“我们在台湾有六间医院、有医学院,有无语良师……”即使对方拒绝,她也觉得至少对方听说过慈济的医疗志业了。
场地有限 处处用心
460名学员加上90名队辅,已超过481个座位的大讲堂容量。然而,并非所有学员都能全程参与,筹备团队在策划上做了“人数刚刚好”的规划。在场地有限的情况下,但凡人数有轻微变动,就足以影响用餐动线与桌椅摆设。对此,协调组预设了多个应对方案,逐一向筹备团队讲解,希望大家能欢喜面对“变化球”。
新加坡人医会多次参与台湾的人医年会,筹备团队希望把之前在台湾所感受的温馨和人文,落实在这次论坛中,尤其是在接待、交通机动、生活香积等层面。一般学术论坛都会安排在交谊时段站着用餐,但为了落实“食仪”,在会场的有限空间里,用餐的大圆桌和小休的小圆桌将轮替摆设。因场内无法准备餐点和清洗餐具,所有餐食都需在半个小时车程以外的静思堂准备,餐具也需运回去静思堂清洗。
除了用餐区,大讲堂外也将设立“大爱感恩科技”和“静思展览”摊位,介绍用于国际赈灾的大爱感恩科技产品、静思出版品;另设有志业看板区,向学员展示慈济缘起与志业,希望学员能了解并欢喜地接受慈济的人文。
为了让学员感受到慈济人文,人医会成员将上台演绎三场手语,并带来一段鼓队演绎。顾及三天的课程冗长,大家还自编自导了四出短剧,希望通过短剧的情境营造,让学员更容易融入下一堂课程。此外,社区志工抱持“共同成就一场医疗盛事”的心念,纷纷在农历新年假期后欢喜动员,承担各功能组,用心迎接来自12个国家地区的学员。
论坛邀约与筹备的工作繁多,但是对于人医会成员来说,真正的工作其实才刚刚开始。因为真正的人文是把自己所学的落实在职业当中,陪伴学员落实医疗人文,并接引他们成为人医会的一份子。林文豪总结道:“我想,其实谁都可以落实医疗人文,因为这是可以培养的;尤其是当我们看到病苦时,那我们肯定可以从中找到‘真正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