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Instagram YouTube Telegram Linkedin | EN
医疗

点燃医疗心灯 回归人本关怀

2015国际慈济人医论坛(新加坡)第二天议程,有丰富的医护、病患、家属和志工之间互动的真实故事。340名学员在医学专业以外,更深一层感受到“医人、医病、医心”的人本医疗。发自悯念贫病之心,以尊重生命的诚与情,在论坛的范例学习中,让大家欢喜地找回自己最初的行医热忱。


SG20150306 MEC WSX 206 
新加坡人医团队编导了四幕医疗相关的情境短剧,穿插在两天课程中,让大家会心一笑之余,也调剂心情,得以专注地继续听课。 摄 / 王绥喜

“难道,我错了吗?每天为医疗事业忙忙碌碌,得到的却是妻子与家人的冷落与嘲笑……”新加坡人医会成员透过短剧,重现一幕幕现实的医疗生活。快速完成门诊以应付排长队的病患,奔波於各种会议,处理大小医疗事务之际,剧中医师换来的是忙与茫,失去了行医的热忱。

经过了第一天“找回初发心”的议程内容,2015国际慈济人医论坛的第二天议程,进一步“点一盏医疗的心灯”。全场340名学员精神奕奕地喊出人医会口号:“TIMA——感恩、感恩、尊重、尊重、爱、爱、爱!”

3月7日,是大家放慢步伐的第二天,参加一系列“迈向人文医疗”的讲座与探讨,似乎开始找回一度迷失的初衷。在新加坡启奥生物医药研究园(Matrix @ Biopolis)的大讲堂里,大家全神贯注地聆听医病、医人和医心的感动故事,一些学员忙著做笔记,一些不时用手机拍下讲义与画面,皆是满满收穫。

用诚与情 医病医心

台中慈济医院院长简守信在论坛第一天《以诚以情与病人的互动》以及第二天《忙碌中的爱与关怀》课程中,分享如何带领医疗团队一起耕田、种稻的辛苦,特别是在泥浆里务农的挑战,藉此让医护体会农人身上因长期耕种而引起的病痛, 例如脚肿或发炎,启发大家的同理心,对病人改变态度。

“慈济医院志工到处可见,用演奏乐器为病人带来快乐,同时也关怀医护人员。”简院长进一步描述医疗志工如何成为医生与病人的沟通桥樑,医护人员为感恩志工的付出,制作了小包包送给志工。当志工感受这份温暖后,同样也把关怀带给病人和医院里各个阶层的人士。

由简院长主持的大爱台《大爱医生馆》节目,如今已录制接近四千集,这份坚持是为了启发民眾对保健知识的了解,预防胜於治疗,为自己的健康负责。这两天他好像把《大爱医生馆》带到论坛会场,透过一张张画面,和大家分享每张图片背后的故事。

其中,他以“一块蛋糕的故事”,讲述慈院医师尽心尽力的治疗,让曾经被多位医生拒於门外的病人,看见希望,重建信心。医疗志工对病人的关怀,也慢慢改变他的态度,而不再乱发脾气。康復后的病人用第一份工资,买了蛋糕来报答医师。蛋糕的味道很好,因为蛋糕裡加入了医师与病人的感动。从白纸到美丽彩色的回忆,这一切都需踏出第一步,用诚与情关怀病人,让病人的病情好转。在医病互动中,人文关怀往往也是改善病情的方案,对治疗有极大的帮助。

简院长强调医师不止关心病情,也关注社会的脉动。人们随著年龄增长,清净的本性受到现代社会的影响和慾念捆绑;以人为本的医疗让医师回归赤子心,也因而有更多力量面对工作上的考验。

结合社区志工的关怀,医护人员一起协助病人打扫居家,从中能更了解病人的生活环境、服药习惯等等,有助於诊断疾病的起因。最后,简院长以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的格言“不要只一味追求成功,而要努力活得有价值”(Try not to become a man of success, but rather try to become a man of value.)来勉励与会者。

大爱接力 大悲无怨

証严上人曾开示:“病人走不出来,医疗人员就走进去。”台北慈济医院院长赵有诚以病患黄先生的故事与大家分享。

黄先生罹患僵直性脊椎炎,造成髖关节和膝关节渐渐退化变形,只剩双手可以活动,生活范围限缩到椅子与床上。八年来,他都无法自行就医。为了让黄先生可以出门就医,慈济志工难行能行,让黄先生带上安全帽后,以吊车把他从住家三楼送至一楼。经过多个部门的医疗团队联手合作,黄先生终於可以站起来了。影片中的黄先生,感恩慈济人和医疗团队让他重新燃起希望。

“来自各个科别的医师坐在一起商讨治疗方案,真的不常见!”新加坡全国心脏中心(National Heart Centre)护理师何凤兰被黄先生的故事打动,也佩服慈济医院可以做到跨科会谈的团队精神。何凤兰说,医疗团队不辞劳苦地把行动不便的病患带到医院治疗,让她感受到医护人员的使命感,也让她想要在病房内带动一些让病人感到温馨的活动。

赵院长与其医疗团队一直秉持来者不“锯”的精神。他分享很多血管阻塞的病患,伤口难以癒合。为了保命,通常医师都会建议截肢。然而,慈济医院心脏内科黄玄礼医师在面对因为糖尿病或血管阻塞而四肢严重溃烂的病患,都尽量实施周边血管阻塞治疗的方法,以保全病患的四肢。人医团队医治病患身上的病苦,更有志工团队当后盾,做后续的关怀。引述《无量义经》偈诵“大船师,运载群生,渡生死河,至涅槃岸”,最后赵院长期许来自不同国家的医护人员,都能以如此心态去面对病患,守护生命,守护健康,守护爱。

慈悲入骨 骨爱相髓

“我和慈济在找一个人,那个人可能就是你。”花莲慈济医院院长高瑞和,与大家分享国际影星成龙呼吁骨髓捐赠的宣传短片,为血液疾病患者积极请命。他在《髓缘之爱》课程中,回溯慈济骨髓干细胞中心的成立因缘。二十多年前,慈济人以 “救人一命,无损己身”宣导,破除民众视骨髓捐赠为「抽龙骨水」的错误观念。直至今日,慈济设立了全球华人社会最大的民间骨髓资料库,让29个国家的受髓者有重生的机会。

高院长在汇报数据和技术之余,更通过短片,播放捐髓者、受髓者在多年后相见欢,双方拥抱的温馨画面,满是感恩和感动。此外,从骨髓捐赠验血,到配对成功后的捐髓、受髓后的康復,志工一路相伴,将“慈悲入骨,髓爱国际”的精神展露无遗。

“这次论坛以英语为媒介,可以完全明白所有的课程。”来自斯里兰卡的人医会医师皮里严达(Priyantha)欢喜地说。他在参与2008年国际人医会年会后,成为慈济在可伦坡的第一颗医疗志工种子。他感慨斯里兰卡还没骨髓干细胞资料库,有经济能力的血液疾病患者通常到印度接受治疗,但大部分只能认命。皮里严达特地请假前来新加坡参与论坛,也顺道搜寻影音器材,让他回去当地推动预防医疗时,可以融入影音,加深民众对健康饮食和生活的了解。他说,当地医生和病人悬殊的比例,使一般医生忙於看病,在和病人互动方面,还需改善和学习。

绿色医疗 爱天护地

在这次论坛中,绿色医疗照护(Green Health Care)议程,成为全场瞩目的焦点之一。国际无害医疗组织(Health Care Without Harm, HCWH)亚洲区执行长的梅西.费洛女士(Merci V. Ferrer)、林俊龙执行长和陈范伦经理,畅谈《健康促进医院、服务的国际网络》从理念到实践之路。

梅西.费洛女士提及,“绿色医疗照护”理念源於1996年,当时美国研究指出汞污染、戴奥辛等有害毒物,往往伴随著医疗服务而產生,虽然救了人类却伤害了地球,也因此医院不仅仅需要提供医疗服务更要维持健康的环境。立意虽好,到了实务上却是寸步难行。

台湾慈济医疗志业体执行长林俊龙则分享慈院的经验:“在台北慈院,我们採取了六大方向,包括领导信念、职员的认同、环境保护、社区营造、病人照护以及精神理念的提升。”医院上下投资於高效能的装置,并实施了很多节能减碳和资源回收的措施,比如鼓励职员以爬楼梯代替搭乘电梯,以自行车通勤,在医院饮食上则自给自足,种植有机青菜,提供医院全素食的饮食环境等等。所有职员对上述措施的理解和支持很重要,除了在管理层採取从上而下的信念宣誓,同时也鼓励职员定期参加相关课程。

科技始终来自於人性,台湾工研院的陈范伦经理提出了要如何运用高科技让医院往与环境永共存的方向前进。他以节约能源为例,我们可以努力减少资源浪费,使用节能装置如更换省电灯泡等。除了节流外,更要积极开源,比如在医院安装太阳能板来发电就是很好的做法。而在水资源方面则要建立一套系统来省水, 同时回收一般废水并再重新使用在其他冲洗用途上。“医院中的废弃物处理是最为棘手的课题,但利用高科技的仪器分析,我们得以分辨医院废水中的各种药学毒性,并依其特性不同来进行适当中和处理。”他建议道。

“德不孤,必有邻。”梅西女士提到了世界上许多伙伴医院,如印度的善巴纳诊所(Sambhavna Clinic)落实绿建筑,减少人为建筑物对环境的冲击;菲律宾的伙伴医院也实施许多环保计画,如用其他方式取代汞、封装废弃物、堆肥培养作物等等。而台湾的成功大学医院,则是进行了大规模的修缮与替换节能装置来节约能源,一年可减少五千多吨的二氧化碳排放。这些环保措施彰显了医院不仅负起了医治身心疾病的责任,同时善尽一分爱护地球的心力。

第二天课程扎实,从台湾慈济医院到放眼全球医疗界,列举多项真实而温馨的案例,引起了学员的共鸣。其中,还有一名来自新加坡国立大学医学系的学生张智渊在论坛中,发表了一篇论文摘要《诊所以外的学习——患有多种慢性疾病长者的往诊经验》(Beyond the clinic- Our learning experiences with an elderly patient with multiple chronic diseases)。在往诊一年的过程中,张智渊发现独居的阿嬤喜欢唱歌,於是便与阿嬤观看金曲歌唱比赛,进而促进医病关係,也让张智渊从阿嬤的人生经验中获益不浅。

“其实来参加这次论坛,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慈济人的言行合一。”在新加坡陈笃生医院担任营养师的沈欣玥分享说:“以往参与其他营养学相关的会议时,往往在会议上提倡营养均衡等等的重要性,但会后总是接著一场场大鱼大肉的筵席。但在新加坡慈济的论坛中,所有餐食都是兼顾了营养的美味的素食料理,让我感到相当佩服。”

沈欣玥在医院同事介绍下首次参与慈济人医会活动。她坦言:“在工作三年之后,自己对於营养师这份工作渐渐失去原有的热情,常常觉得自己越来越像机器人,每天只想著要把病人看完就好,这次来参与论坛看到这多感人、发人深省的分享,让我回想起当年立志当营养师的初发心,可以把深埋的热情重新带回工作岗位上。”

“在医疗专业和人文之间,如何融合二者,如何让医疗人文永续?”一名印尼学员在最后的《医疗人文问与答》环节中提问。

“一个微笑,一点善解就可以实现。人文其实是医疗的一部分,两者是一体,不能分割。”林俊龙执行长分享自己以往巡视病房时,不摇醒正在补眠的病患,宁可自己在两小时后回巡病房的小故事,传达医者之心即菩萨心,让医疗回归人文,即守护了人与人之间的长情大爱。

SG20150307 MEC HSY 019
3月7日,2015国际慈济人医论坛(新加坡)第二天,340名学员在大讲堂里聆听“医人、医病、医心”的真实案例。 摄 / 黄瓋莹

SG20150307 MEC CYL 161
台中慈济医院院长简守信以「一块蛋糕的故事」,分享慈院医师尽心尽力的治疗,让曾经被拒於门外的病人,看见希望,重建信心。 摄 / 蔡佑良

SG20150307 MEC CYL 010
花莲慈济医院院长高瑞和分享慈济志工如何一路陪伴骨髓捐赠者,从最先的验血,到配对成功后的捐髓、受髓后的康復。 摄 / 蔡佑良

SG20150307 MEC CYL 020
台北慈济医院院长赵有诚,分享慈济医疗团队秉持来者不“锯”的精神,在面对因为糖尿病或血管阻塞而四肢严重溃烂的病患时,尽量以周边血管阻塞治疗的方法,以保全病患的四肢。 摄 / 蔡佑良

SG20150307 MEC CYL 075
倡导“绿色医疗照护”的梅西.费洛女士,讲述医院不仅仅提供医疗服务,更要维持健康的环境,勿因医疗服务產生有害毒物,而造成环境伤害。 摄 / 蔡佑良

SG20150307 MEC CYL 073
陈范伦博士表示,善用高科技可以达到节约能源,减少对环境的冲击,让医院与环境永续共存。 摄 / 蔡佑良

SG20150307 MEC CYL 102
来自斯里兰卡的人医会医师皮里严达(Priyantha)(右二)特地请假前来新加坡参与论坛,感受到浓厚的医疗人文情怀。 摄 / 蔡佑良

SG20150307 MEC CYL 087
营养师沈欣玥好奇地提问,想了解慈济医院如何把素食在运送过程中保温,不让青菜过熟、变黄。 摄 / 蔡佑良

SG20150307 MEC LYB 029
新加坡国立大学医学系学生张智渊,在论坛中发表论文摘要《诊所以外的学习——患有多种慢性疾病长者的往诊经验》。 摄 / 李炎傧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