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公!以后我们都会在每月的第一个星期日早上来看你,好吗?”“好好!”访视员轻拍阿公的肩膀,而阿公笑也咪咪地回答。
绵绵细雨,空气清凉,2016年6月5日,慈济基金会(新加坡)首次落实“全岛慈善日”。带着欢喜的心,志工总动员相约在每月的第一个星期日早上,放下其他志工活动,前往照顾户的家嘘寒问暖,发放物资和补助金。第一次的全岛慈善日,动员了志工446人次,关怀户数达311户。七月,志工再接再厉,动员了546人次,关怀了414户。
人人做慈善 处处是道场
“大家约好一起出发,感觉很好,好像回到自己五、六年前在苏州,大家一起到乡村访视一样,一起郊游和互相学习。”曾经出差中国时参与当地访视的刘明光满脸欢喜地说。
全岛慈善日这一天清晨,大家出发前相约在邻近的十一个定点。集合地点除了有静思堂、慈济义诊中心、慈济义诊暨健检中心、慈济环保教育站、静思书轩(沈氏道店),还有组屋底层、地铁站附近、社区环保点等。
志工发挥“无处不是道场”的精神,成群结队,整齐列队,聆听社区组长或是访视干事的叮咛。若视听设备齐备,大伙儿出发前还会观赏一则《人间菩提》,重温慈济的慈善理念,期待落实人人做慈善。“慈善是慈济的根本,参与访视可以让我们启发悲心,才有走下去的力量。” 合心教育干事陈昭云认为,人人都要做慈善,而不只是在各个功能组里付出。
多次研讨 定下日期
2015年8月,慈济基金会(新加坡)开始探讨落实“见苦知福-深植慈善八化”子计划。经过无数次大大小小的会议,分会参考了台湾本会的做法,拟定了适合新加坡国情的方案,而全岛慈善日便是其中的重要一环。
以往的访视时间不定,通常都在工作日晚上。除了配合照顾户的时间,访视员也需配合彼此的时间。经常参与访视的志工只能互相相约时间上能够互相配合的志工;久而久之,并非每一名志工都能定时参与访视。
志工蔡美华参与慈济二十多年,多年来承担生活福田干事,虽然很希望可以多参与访视,却每每难于配合到访视组安排的时间。
“过去,访视没有固定的时段,由于我还有在上班,在晚上的访视无法参与,而访视组通常都会找熟悉的志工前往,无形中就会失去参与的机会。”蔡美华满心欢喜地表示,现在有了慈善日因缘,以后就可以把这个早上空出来做家访。
晚上互动少 早上精神好
有的社区早已想把慈善日固定在周末,然而碍于志工在每个周末也有其他例常活动,以“北和气”(注)为例,以往只能把慈善日定于每个月第二个星期四晚上。有了固定的日期,参与的志工人数也多了,这样的安排固然是好;然而对大部分还在上班的志工而言,仍有少许的不方便。
“平时下班之后,时间很赶,若要参与访视只能饿着肚子。”久未参与访视的志工吴水华很感恩慈善日改期让他可以来付出。
同样来自北和气的马美萍表示,慈善日的改期,对她来说是个好消息,因每个月能够精神饱满地去做家访。之前是在星期四晚上做家访,每次下班后都需要赶去访视,有时也会觉得很累。
相约在早上,对志工来说是好消息外,对一些照顾户而言,也能和志工有更好的互动。
“有些照顾户需要早休息,以往晚上做家访时,都看不到照顾户,只能和他的家人互动。”访视干事梁慧贞说。如今早上家访,志工则可以直接和照顾户互动。“今天阿嬷看起来比上次精神,也许是早上关系。”马美萍边抚摸阿嬷的手边笑着说。
排除万难 倾力动员
新加坡静思堂空间有限,活动不少。原本的第一个星期天是志工培训日,第二则是环保日,第三和第四个星期天分别是慈济快乐亲子成长班(亲子班)和慈济青少年班(慈少班)。为了让第一个星期天成为全岛慈善日,执行团队、子计划推动小组与教育组沟通,决定把亲子班挪去第四个星期天,租用新加坡福建会馆文化学院作为活动场地。志工培训日也因此挪去第三个星期天。
时间已敲定,如何动员人人参与慈善日则是另一个挑战。
相对于过去只是访视干事邀约,社区组长这两个月来全力动员,很多许久没有参与访视的志工也出席给予支持。访视干事马庆华十分认同:“有社区组长协助动员,可以邀约更多人。不止邀约新进志工,更把资深志工邀约一起来付出。”
人车充足 跨区支援
6月4日,慈善日的前一天,访视干事王明宗召集了伙伴林如耀、王秋婷和潘慧箐,集聚讨论如何安排组员,如何编排路线。访视员当中就有第一次来参与的,所面对的困难就是司机志工不够。大伙儿一一拨电话询问,部分志工在跟家人商量后,把车子舍出来成就这次殊胜的因缘。对此,王明宗非常感恩。
在其他社区,也有好几组志工原本需要步行走访照顾户,正好有车的志工就“及时涌现”,让大家可以更轻松地出门。
在新加坡南部靠近市中心一带,地段昂贵,社区开发得较早,繁华的景象下隐藏着需要关怀的暗角。住在这一带的“南一互爱”访视员约二十个,但照顾户户数却高达139户,约占全岛总户数的十分之三。趁着“见苦知福-深植慈善八化”子计划的落实,车子多了,隔壁的“南二互爱”志工也跨区支援,减轻南一社区访视员的负担。
在榜鹅新镇,年轻家庭居多,慈济照顾户因此不多。然而,该区的访视员并不多,平常访视日经常找不到访视员。6月5日这一天,同属同一个“东一互爱”的淡滨尼镇和巴西立镇志工,也首次跨区支援榜鹅新镇的访视员。
访视深度化 及时回馈分享
全岛慈善日的落实,除了增加了动员的弹性,也让访视员可以及时回馈与学习。
中午时分,大家走访了两、三户,来到定点集合,分享访视心得。有的相约在公寓的多功能室,或组屋底层,或到熟食中心,边享用午餐边讨论与分享。透过个案分享,大伙儿一起提供意见,从彼此的看法,尝试找到更好的方法,更有效地陪伴照顾户,提高访视质量。
访视干事林慧贞表示,以往大家晚上家访后就马上回家休息,无法彼此交流,“慈善日当天的分享会,让在场的志工受益良多, 可以学习彼此的应对经验。”听着大家的分享,访视干事马庆华感触良多,“可以当下检讨,进而改善和决定好下一次的追踪事项。”他相信如果这个模式可以恒持,那么未来就可以做到访视深度化。
为了让访视深度化,以往负责跟进个案的责任也交由“主责志工”负责。在子计划里,一户照顾户有两名主责志工固定关怀,互相补位。在每一次个案分享中,主责志工都能从资深访视员的建议中学到应对方式,进而累积经验。首次承担主责志工的蔡淑萍认同道:“一案到底的话,就能和照顾户慢慢建立友谊,让我们彼此信任与接受,是非常好的。”
看到发心加入访视队伍的新进志工,对访视干事而言,是很大的鼓励。全岛慈善日的落实,一改以往“个案越多,志工越不足”的窘境,让更多志工可以投入慈善,把爱心散播在新加坡被遗忘的角落。
(注)
慈济基金会(新加坡)于2005年起落实社区志工概念,依“四门四法四合一”志工体系,根据志工所居地,把志工的联络与活动范围分成一个“合心组”、四个“和气组”、十二个“互爱组”和36个“协力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