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的吉祥物是Super Mario 和Winnie the Pooh,不要看好像很轻松,蛮热的哦!” 脖子上挂着卡通玩偶,慈济人医会牙科医师邓国荣为在场的工作人员叮咛和打气。2016年他联合八位牙科医师、人医会成员和志工,为新加坡智障人士福利促进会(MINDS)院友展开第十次牙科义诊服务。
他说:“当院友表现激动或挣扎时,协助家属稳定他们……”陪伴,是牙科服务中,最重要的一环。
缩小自己 带欢乐给他人
2016年11月20日这天,人医会成员和志工分工合作,有的负责场地布置,有的准备点心,有的则负责陪伴院友。牙科室里的医师和护理人员也全副武装,穿上手术衣、手术帽、和口罩准备迎接忙碌的一刻。
“把自己缩小,就像小孩子一样和他们一起互动,用他们熟悉的语言沟通。”负责义诊协调的志工林志伟,不忘提醒其他志工面对特殊对象时要怀有赤子之心。他说:“看似我们带欢乐给他们,其实我们也会感到很快乐。”
19名MINDS院友的莅临,让平时宽敞明亮的佛教慈济义诊中心大厅显得热闹与拥挤,大厅顿时一片欢声笑语。每一名院友都有一名桌长,头戴立体卡通帽的桌长负责陪伴院友和其家人,嘘寒问暖。桌上小巧精致的蛋糕、香浓的美禄饮料,暖呼呼的,消除了彼此之间的陌生感。
会场一片吵杂声中,两只行姿笨拙的卡通吉祥物正迈向大厅,色彩艳丽的巨型人偶顿时吸引了每个人的注意力。此刻,慈济歌曲《一家人》响起,院友在志工以及吉祥物的带动下学习手语。
“来,要拍吗?我帮你拍!”手语结束后,引人注目的吉祥物一步一步迈向人群中打招呼,看到院友对眼前庞然大物的好奇与喜爱,志工贴心的替他们拍照。
人医会和志工妥善的安排和付出,家长吴玉琴内心充满感恩。她的孩子去年拔了四颗牙齿,今年只需要洗牙,吴玉琴眼含泪光地说:“我每年都期待这天的到来,孩子就是希望有人陪伴、逗他开心,让他笑。”
在等待进入牙科室做治疗时,其他院友和父母除了聊天、观赏卡通短片,也一起制作感恩卡。一阵阵欢笑声的背后,也发生一些美丽的小插曲。这群年龄介于16至42岁的MINDS院友,也许不懂表达情绪和需要,当中有些院友并不听从指示坐好,间中会在大厅内到处乱窜,父母或志工也疲于奔命,一直追随着他们。
心态转换 没有完美的人
义诊中心的大厅与牙科室其实有着截然不同的风景。相比义诊大厅的热闹喧哗,牙科室里呈现的又是另一番景象……
“啊……”“啊……”,大家异口同声要求院友张开嘴巴,以便让医师检查。无论是院友的父母、看护者或志工,都使尽浑身解数,哄着牙科椅上的院友。
“Don’t worry, you will become beautiful after this!(别担心,待会你会变得更漂亮哦!)”句句安慰的话语弥漫在牙科室里。洗牙难免会引起恶心和呕吐症状,为了表达抗拒,院友只能不停地挣扎。来自MINDS的年轻义工努力挥动着手上的动物布偶试图转移他的注意力,“See the giraffe! Is ok, is ok!(不怕不怕,你看这里有长颈鹿)”
除了仰赖手上的布偶,音乐也发挥了作用。一阵阵嘹亮的歌声此起彼落,家喻户晓的儿歌“Twinkle Twinkle Little Star(小星星)”在牙科室里回荡再回荡,一曲接一曲。无论是来自MINDS的义工或慈济志工,大家为了安抚院友的恐惧,一起大展歌喉,善良纯真的一面表露无遗。这犹如志工林志伟先前叮咛时所言:对待特殊的院友,抱着一颗赤子心,发挥自己的良能。
第一次参与MINDS牙科义诊的志工唐培玲,由于自己的孩子与陪伴的院友年龄相仿,让她感觉就像陪伴自己的孩子。她说:“一般孩子的父母,对孩子会有特别的期待和限制;而特殊孩子的父母则让孩子自由发挥。”从院友充满色彩的图画,她感受到院友父母给予孩子满满的爱,孩子的内心一点都不空虚。
扮演小熊维尼的志工陈继源,穿着厚重的吉祥物外衣,随着音乐与节拍,笨拙又搞笑的摇摆着身体。“他们高兴,自己也很高兴。”他坦白承认自己以前会排斥智障人士,进入慈济后的他心态转换。他说:“没有人是完美的,他们也是正常人啊!”65岁的他感叹道:“我们已经拥有很多,还要求什么,要感恩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