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日,元宵节刚过。这天,慈济社区干部纷纷来到静思堂,他们不是为了庆祝新年或筹备活动,而是一起“上课”去!
来自台湾的高明智老师带领探索教育团队,以体验式教学,引导干部建立团队的默契与沟通,希望打造一支高效的团队。高老师在开场时说:“培训的目的,是要把共好精神慢慢内化,改变以往思维,保持开放的态度。”
课程以充满创意的新年祝福“捞法宝”环节开启序幕。每组创作一句吉祥话祝福彼此,而其他组喊“收到”来接受祝福。第一组祝福大家:“一生无穷做慈济,全球慈济一条心。”第二组则祝贺:“三乘归一,不二法门。”
高老师分享此环节的灵感来自初次体验新加坡国人在农历新年期间,必吃的一道菜‘捞余生’。一般上,大家在‘捞余生’时,都会说一些祝福语。
共好的精神 共同的目标
探索教育团队以“松鼠运松果”环节,深入浅出让学员学习建立共好团队。每组用两条绳子组成一条轨道,将不同类型的球从绳子的一端传到另一端。高老师解说这游戏背后的意义:考验团队的“伸缩性”,在谨守原则中弹性思考,求取进步。
游戏时,站在一边默默观察地黄秀姿坦言:“起先,不知如何帮忙,心很急因为帮不上忙,只在一边观察。”之后团队发现了,并安排她在固定的岗名,让大家体会在社区带动新人时多些包容心,当新志工不小心做错,大家更应该将心比心。”
游戏让学员发挥了联想力,有的学员觉得游戏中的‘球’,就像人生中遇到各式各样不同的人,每个人有不同的习气;也有的学员把外形特别的球想象得非常艰难,让自己更胆怯面对。其实看起来特别的球,并没有想象的复杂,不能只看外表。对此,朱佩云说:“先了解球的性质,再来找适合的方法。”
陈昭云联想两条绳子为‘菩萨道’,他说:“让心保持‘戒’和‘定’;球(烦恼)来时心要定,轨道(绳子)若不好,掉球后就要修(心),训练我们的心。”
团队建立弹性 共享资源
在“飞鹰计划”环节,各组在静思堂周围寻找六件物品。最快完成的林莉婷回忆道:“开始也是未知数,事前在团队叮咛时,有提到看到什么就拿什么,分区域不分物品。” 同组的陈子荣接着说:“ 团队互相补名、保持开放,达到更好的效率。”
高老师称赞该组,并表示成功的奥秘是团队的工作分配富有弹性、懂得交换资源、有执行力和全局观。他不忘提醒大家:“有时候大家接到任务,僵化地处理,你做A、他做B、我做C等。”除了基本规划,还需保留队伍的弹性,随时作调整。他坚定地说:“这是立体琉璃同心圆,四门四法的真正思维,团队IQ要大于个人IQ。”
有志工分享从游戏中学到不要互相比较,而是互相分享资源与人力。”高老师认同地说:“靠自己会很累,社区之间应互相支援人力。不然,一个人做,久了人也不见了。”他接着说,可以建立平台分享资讯及经验,让成功的经验更有价值。
不分你我他 打造同心桥
沟通是达成共知共识的桥梁,让团队同心协力达成目标。“
打造“同心桥”的游戏是由两组人各自建一座桥,两座桥合拼后,滚动10粒不同的球在这一座桥上。这游戏的结果让大家感到意外,十组只有三组成功闯关。黄钰媚坦言团队忘了整体的结构:“我们的桥看起来完美,但却忘了许多小细节。”
高老师直言:“大部分组别失败的原因是缺乏危机意识,造成失败。”他续说:“不管造桥还是做什么事情都要(第一时间)戒慎虔诚。”球是否能从这一端传到另一端,关键在于链接两边桥的设计需有整体的考量,也要有人扮演评估的角色。
那三组成功的秘诀在于注重小细节,当有人提出看法,其他组员愿意聆听并及时纠正。赖淑芳表示:“我们这组起先一直观察及尽量配合另一边(桥)。只要有人提出对的看法,大家就马上做。大家合和互协,不分你我地去完成。”
静思 感受大地
一连串动态活动后,是时候静下心来了。高老师讲解环节详情:“大家一起静心止语,到静思堂外散步,感受大地,并找寻最感动的事物。”干部安静地走出静思堂,这时候已是傍晚,夕阳余辉,徐徐的微风让人感觉格外舒畅。
有干部分享说,当内心宁静时,一朵花、一棵树、一阵风、一盏灯都能感动自己,悟出人生道理。高老师鼓励大家每天静心思考,他说:“我们每天熏法香,其实比闻法更重要的是静思。”
来到最后的环节,大家回顾今天所学,并写成一句话,然后再将组员的每句话串成一首诗。现场妙语如诗,大家尽情地发挥创意,赢得阵阵的喝彩。
新加坡慈济副执行长邱建议说:“带领的人(领众)先自度(培养默契),再度人比较容易,做起事情方向笃定,不容易被分心。” 他认为,游戏的结果不是重点而是从不足中学习,“失败没有关系,只要知道如何去改进,最重要的是突破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