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Instagram YouTube Telegram Linkedin | EN
人文

行善开启菩萨道 利他走向觉悟门

“消灭贫不是打击富有,而是扩大爱。消灭恶不是打击恶,而是扩大善。”慈济基金会文史处主任何日生道出慈济的精神信念,进而在行善中得欢喜,在戒律中得清净,在团体中得自由,在利他中觉智慧。


SG20190217 GNA CLX 018
何日生主任莅临新加坡慈济静思堂分享《利他到觉悟》,以证严上人实践利他精神出发,鼓励人人与身边的人事物建立爱的关系。

“南非的台商潘明水师兄原本无意参与慈善,但几经隔壁师姐不断邀约帮忙开车,踏出第一步去访视后,才发觉原来付出可以这么欢喜,毅然加入慈济。”

慈济基金会文史处主任何日生举例说明人因利他,就能改变思想、启发情感和体现价值。志工潘明水还影响了当地妇女葛蕾蒂丝(Gladys),邀约她成为救人的天使。葛蕾蒂丝参与慈济发放和翻译,分享众多爱与善的故事,让她懂得爱人,放下丈夫施暴的仇恨,并穿上蓝衣白裙成为第一位非洲裔慈济志工,爱也在非洲大地扩散。

2月17日,慈济基金会(新加坡)举办《利他到觉悟》演讲暨签书会。何日生主任从台湾莅临新加坡,与志工分享慈济宗门利他精神之要旨和从利他通向觉悟的思路,并以志工实例加以论证。

行善中得欢喜

何日生主任以四个概念梳理了慈济宗门的理念,即“付出中得欢喜”、“戒律中得清净”、“团体中得自由”和“利他中觉智慧”。这概念阐述了慈济50多年来如何将佛法生活化、菩萨人间化的理念,并引领众人从利他行中得觉悟以及净化自心得禅定。

他讲述慈济实践人间佛教,从近代汉传佛教太虚大师的“自度度他”和印顺导师“利他为上”思想一脉相传。慈济宗门强调《无量义经》中的“苦既拔已,复为说法”,先拔出众生现实的苦,再给予佛法,以力行实践佛法对治当代众生的病根。

他说慈济是佛教文艺复兴的发轫,证严上人着眼对现实世界苦难之救赎及改革,如灾难现场即道场,将医院转为天堂,将佛教精神赋予现代化的实践。慈济宗门的成立通过善的途径,逐步从悲门到行门,从行门到信门。慈济四大志业、八大法印的推动让佛教理念,适当地吸纳儒家思想、西方的科学理性精神,在一定程度上改造现代社会的面貌。

何主任播放一则2008年汶川大地震新闻短片。这场天灾震碎无数个家庭,其中,女儿葬身于瓦砾堆的母亲张世彦心都碎了。慈济志工不断给予安慰,劝她代女儿完成助人的心愿,并引导她和其他受灾者一起投入热食发放,发挥亲帮亲、邻帮邻的力量。饭煮熟后,家回来了,爱也回来了,她在助人中慢慢释怀,一步步走向光明。何主任表示受苦者或面临不幸的人,依然可以“在帮助别人当中,超越自我的悲伤;在行动中、利他中把自己的爱和清净找回来”。

何主任继续分享释迦牟尼佛最初发心于地狱的故事,当时佛陀看到一位老人拖着火车特别痛苦,不由得生起了一念慈悲,发心替这个老人受罪,狱卒见了以后就一棒打下去敲碎了他的头颅,他就此脱离地狱,也开启了他的菩萨道。

团体中得自由

“团体中的人千差万别,要在团体中得自由就是爱。哪里有爱,哪里就是自由。家里有爱,你就很自在,很舒服;家里没有爱,你就不想回家。所以,爱让你得到自由。”

何主任以花莲慈济医院医疗志工苏足为例。苏足因丈夫外遇,痛不欲生而多次想了断自己的生命。有一次,苏足想证严上人哭诉说:“上人,我为什么这样没有福气?”上人回答她:“不是妳没有福气,是妳先生没有福气!”后来,苏足到医院当常住志工,关怀病患和家属。她在付出过程中,找到爱的能量,一点都不缺爱。

“越帮助人越完美,越度众生越长智慧”,何主任表示慈济志工在勤行中禅定,以众生为师,因为有爱,在团体中得到自由,在人世中做到事事圆融无碍。他不忘举例一些年长志工在生命最后关头,潇洒地向家人和法亲告别,面对生死自在坦然,看待生命来去自如。

“原来在利他和爱别人当中自己也不知不觉受益,就像证严上人说的“做中学,学中觉,觉中悟'。”志工张玉蓉听完演讲后欢喜地说。她说自己原本也不是学佛的人,可是走进慈济在帮助人当中,收获很多的体会,不但让自己成长,很多烦恼也放得下。

她认为“从团体中得自由”就是心宽念纯,懂得包容别人。她表示在团体中的相互学习、帮助别人当中,自己的心也宽大了一点,也觉得比较自在。“原来我们在利他中不知不觉成长,得欢喜心也是因为我们帮助别人。”她深深体会何主任提出的“付出无所求就是缘起性空”,从利他中引导众生觉悟。

SG20190217 GNA CLX 037 edited
“原来在利他和爱别人当中自己也不知不觉受益,就像证严上人说的‘做中学,学中觉,觉中悟’。”张玉蓉(第二排右二)有感而言道。

教育志工王渼娟坦言自己还没深入菩萨道以前,觉得当志工是义务性质,会计较付出的时间。现在的她觉得为他人付出的时候,最后发现成长的是自己。“慈济提供我们一个平台,把佛法的道理付诸于行动,透过参与,我们结很多的好缘,也从付出当中,我们找到那一份清净。那清净就是缘起,然后在付出当中我们找到自性。”

“之前看了《利他到觉悟》觉得蛮哲学性和深奥,就摆在一边,今天知道利他其实有很多意义与内涵,回去会重新看,更期待何主任为我们导读。”志工郑安妤非常开心地说。这天让她理解佛教的演变,而慈济宗门更能让年轻人直接从行动中参与,身体力行后得到体悟,譬如访视中看到人生的苦,体会助人的快乐,她认为说:“如果没有体会或感受的话,思想是不容易改变的。就以潘明水师兄来说,当他去做了的时候,他体会到助人的快乐,助人的快乐是给他的一种体会。”

两小时的演讲让大家宏观慈济宗的缘起和演变以及核心理念,并通过志工的心历路程一一印证付出无所求中利他度己,找回清净与智慧,在康庄菩萨道上欢喜走下去。

SG20190217 GNA CLX 097
演讲结束后,志工纷纷向何主任索取签名留念。


延伸阅读